运动训练
在足球、篮球、手球等团队运动中,运动员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冲刺、变向等高强度动作,而—— 即在多次最大强度冲刺中维持表现的能力 —— 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素质之一。近年来,力量训练(ST)和复合 / 对比训练(CCT)被广泛用于提升运动员的体能,但它们对重复冲刺能力的具体影响一直存在争议。
近日,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的系统综述通过分析 10 项高质量研究,揭示了力量训练与复合 / 对比训练对团队运动运动员重复冲刺能力的影响,为教练和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团队运动的核心特征是 “间歇性高强度运动”:运动员需要在 10 秒内完成最大强度冲刺,随后仅休息 60 秒甚至更短时间,又要投入下一次冲刺(如足球中的攻防转换、篮球的快攻反击)。这种 “冲刺 - 短暂休息 - 再冲刺” 的模式对体能的要求极为苛刻,而重复冲刺能力正是衡量运动员在这种模式下维持表现的核心指标。
研究表明,优秀的重复冲刺能力不仅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后半段保持速度,还能提升关键时刻的爆发力(如射门、抢断),是团队运动 “决胜时刻” 的重要保障。
为了全面分析力量训练和复合 / 对比训练对重复冲刺能力的影响,研究团队遵循国际公认的 PRISMA 标准,对 PubMed、Web of Science、Scopus 三大数据库进行了系统检索,最终筛选出 10 项符合条件的高质量研究(均为中等方法学质量,采用 PEDro 量表评估)。
研究对象:涵盖足球、篮球、手球、五人制足球等团队运动的精英或半专业运动员(男女均有);
干预方案:实验组采用下肢力量训练(ST)或复合 / 对比训练(CCT),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训练;
评估指标:均在干预前后测试重复冲刺能力的各项指标(最佳时间、平均时间等)。
其中,力量训练(ST)以高负荷(70%-100% 1RM,即一次最大重复重量)、低次数、长休息为特点;复合 / 对比训练(CCT)则结合了高负荷力量练习(如深蹲)与快速爆发力练习(如跳跃、冲刺),利用 “激活后增强效应” 提升训练效果。
经过对 10 项研究的综合分析,力量训练和复合 / 对比训练对重复冲刺能力的影响逐渐清晰:
最佳时间:3 个实验组在力量训练后显著改善,尤其是采用 “最大功率范围训练” 或 “80%-95% 1RM 强度” 的方案时,效果最明显(如精英手球运动员的最佳冲刺时间缩短 7.4%)。
平均时间:2 个实验组的平均冲刺时间显著缩短,说明力量训练能帮助运动员在多次冲刺中维持稳定表现。
总时间:1 个实验组(半专业足球运动员)的总冲刺时间显著减少,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(效应量大,5.34)。
疲劳程度:几乎所有研究均显示,力量训练对 “成绩下降百分比” 无显著影响,即无法有效缓解冲刺过程中的疲劳。
复合 / 对比训练通过 “高负荷力量练习 + 快速爆发力练习” 的组合提升表现,研究发现:
最佳时间、平均时间、总时间:各有 1 个实验组(精英女性手球运动员)在 75%-90% 1RM 强度结合跳跃、冲刺训练后,上述指标显著改善,但效应量较小(0.08)。
疲劳程度:与力量训练类似,复合 / 对比训练对 “成绩下降百分比” 无显著影响,无法减少疲劳导致的表现下滑。
不过,由于目前仅 1 项研究观察到复合 / 对比训练的显著效果,其有效性仍需更多研究验证。
所有研究中的对照组(仅进行常规运动训练,不额外进行力量或复合训练)均未出现重复冲刺能力的显著变化,说明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是提升 RSA 的关键。
神经肌肉适应:高负荷训练可提高肌肉力量发展速率(RFD)和爆发力,让运动员在冲刺起步阶段更快达到最大速度;
肌肉结构优化: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、肌腱弹性提升,有助于在冲刺时更高效地利用弹性势能;
力 - 速度曲线优化:最大功率训练和高比例 1RM 训练可覆盖力 - 速度曲线的关键区间,提升冲刺时的机械效率。
但为何无法缓解疲劳?原因在于,重复冲刺中的疲劳主要与有氧代谢能力、磷酸肌酸恢复速度、氢离子缓冲能力等因素相关,而力量训练对这些代谢指标的影响有限。
基于研究结果,若想通过力量训练提升团队运动中的重复冲刺能力,可参考以下方案:
采用 80%-95% 1RM 强度的深蹲、腿举等多关节练习,每周 2-3 次,每组 3-6 次,组间休息 3-5 分钟;
结合 “最大功率训练”(如 30%-60% 1RM 的快速爆发力练习),提升冲刺起步的力量输出。
采用 75%-90% 1RM 的力量练习(如深蹲)后,立即进行跳跃(如箱跳)或短距离冲刺(10-20 米),利用 “激活后增强效应” 提升爆发力,但需控制组间休息(1-2 分钟)。
若需减少冲刺中的疲劳,可在力量训练基础上增加间歇有氧训练(如 30 秒全力跑 + 1 分钟休息),提升磷酸肌酸恢复能力和有氧代谢效率。
这项系统综述表明,针对性的力量训练(尤其是 80%-95% 1RM 强度或最大功率训练)能有效提升团队运动运动员的重复冲刺能力,具体表现为最佳时间、平均时间和总时间的缩短,但对冲刺中的疲劳程度影响有限。复合 / 对比训练的效果虽有初步证据支持,但仍需更多研究验证。
对于教练和运动员而言,在赛季中合理安排力量训练,结合专项技术练习,将是提升比赛关键时刻表现的有效策略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力量训练与代谢训练的结合方案,以全面提升重复冲刺能力。
在足球、篮球、手球等团队运动中,运动员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冲刺、变向等高强度动作,而重复冲刺能力(RSA)—— 即在多次最大强度冲刺中维持表现的能力 —— 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素质之一。近年来,力量训练(ST)和复合 / 对比训练(CCT)被广泛用于提升运动员的体能,但它们对重复冲刺能力的具体影响一直存在争议。
近日,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的系统综述通过分析 10 项高质量研究,揭示了力量训练与复合 / 对比训练对团队运动运动员重复冲刺能力的影响,为教练和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团队运动的核心特征是 “间歇性高强度运动”:运动员需要在 10 秒内完成最大强度冲刺,随后仅休息 60 秒甚至更短时间,又要投入下一次冲刺(如足球中的攻防转换、篮球的快攻反击)。这种 “冲刺 - 短暂休息 - 再冲刺” 的模式对体能的要求极为苛刻,而重复冲刺能力正是衡量运动员在这种模式下维持表现的核心指标。
研究表明,优秀的重复冲刺能力不仅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后半段保持速度,还能提升关键时刻的爆发力(如射门、抢断),是团队运动 “决胜时刻” 的重要保障。
为了全面分析力量训练和复合 / 对比训练对重复冲刺能力的影响,研究团队遵循国际公认的 PRISMA 标准,对 PubMed、Web of Science、Scopus 三大数据库进行了系统检索,最终筛选出 10 项符合条件的高质量研究(均为中等方法学质量,采用 PEDro 量表评估)。
研究对象:涵盖足球、篮球、手球、五人制足球等团队运动的精英或半专业运动员(男女均有);
干预方案:实验组采用下肢力量训练(ST)或复合 / 对比训练(CCT),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训练;
评估指标:均在干预前后测试重复冲刺能力的各项指标(最佳时间、平均时间等)。
其中,力量训练(ST)以高负荷(70%-100% 1RM,即一次最大重复重量)、低次数、长休息为特点;复合 / 对比训练(CCT)则结合了高负荷力量练习(如深蹲)与快速爆发力练习(如跳跃、冲刺),利用 “激活后增强效应” 提升训练效果。
经过对 10 项研究的综合分析,力量训练和复合 / 对比训练对重复冲刺能力的影响逐渐清晰:
最佳时间:3 个实验组在力量训练后显著改善,尤其是采用 “最大功率范围训练” 或 “80%-95% 1RM 强度” 的方案时,效果最明显(如精英手球运动员的最佳冲刺时间缩短 7.4%)。
平均时间:2 个实验组的平均冲刺时间显著缩短,说明力量训练能帮助运动员在多次冲刺中维持稳定表现。
总时间:1 个实验组(半专业足球运动员)的总冲刺时间显著减少,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(效应量大,5.34)。
疲劳程度:几乎所有研究均显示,力量训练对 “成绩下降百分比” 无显著影响,即无法有效缓解冲刺过程中的疲劳。
复合 / 对比训练通过 “高负荷力量练习 + 快速爆发力练习” 的组合提升表现,研究发现:
最佳时间、平均时间、总时间:各有 1 个实验组(精英女性手球运动员)在 75%-90% 1RM 强度结合跳跃、冲刺训练后,上述指标显著改善,但效应量较小(0.08)。
疲劳程度:与力量训练类似,复合 / 对比训练对 “成绩下降百分比” 无显著影响,无法减少疲劳导致的表现下滑。
不过,由于目前仅 1 项研究观察到复合 / 对比训练的显著效果,其有效性仍需更多研究验证。
所有研究中的对照组(仅进行常规运动训练,不额外进行力量或复合训练)均未出现重复冲刺能力的显著变化,说明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是提升 RSA 的关键。
神经肌肉适应:高负荷训练可提高肌肉力量发展速率(RFD)和爆发力,让运动员在冲刺起步阶段更快达到最大速度;
肌肉结构优化: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、肌腱弹性提升,有助于在冲刺时更高效地利用弹性势能;
力 - 速度曲线优化:最大功率训练和高比例 1RM 训练可覆盖力 - 速度曲线的关键区间,提升冲刺时的机械效率。
但为何无法缓解疲劳?原因在于,重复冲刺中的疲劳主要与有氧代谢能力、磷酸肌酸恢复速度、氢离子缓冲能力等因素相关,而力量训练对这些代谢指标的影响有限。
基于研究结果,若想通过力量训练提升团队运动中的重复冲刺能力,可参考以下方案:
采用 80%-95% 1RM 强度的深蹲、腿举等多关节练习,每周 2-3 次,每组 3-6 次,组间休息 3-5 分钟;
结合 “最大功率训练”(如 30%-60% 1RM 的快速爆发力练习),提升冲刺起步的力量输出。
采用 75%-90% 1RM 的力量练习(如深蹲)后,立即进行跳跃(如箱跳)或短距离冲刺(10-20 米),利用 “激活后增强效应” 提升爆发力,但需控制组间休息(1-2 分钟)。
若需减少冲刺中的疲劳,可在力量训练基础上增加间歇有氧训练(如 30 秒全力跑 + 1 分钟休息),提升磷酸肌酸恢复能力和有氧代谢效率。
这项系统综述表明,针对性的力量训练(尤其是 80%-95% 1RM 强度或最大功率训练)能有效提升团队运动运动员的重复冲刺能力,具体表现为最佳时间、平均时间和总时间的缩短,但对冲刺中的疲劳程度影响有限。复合 / 对比训练的效果虽有初步证据支持,但仍需更多研究验证。
对于教练和运动员而言,在赛季中合理安排力量训练,结合专项技术练习,将是提升比赛关键时刻表现的有效策略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力量训练与代谢训练的结合方案,以全面提升重复冲刺能力。